管教小孩時該如何安放自己

上週二是三民育兒中心親子團體的最後一堂課,我們也是分享討論了許多,不過回來實在是太忙了,就沒在第一時間書寫,現在趕快補寫。

講座小提示:

  1. #2歲小孩的自我控制能力偏弱,所以在團體裡面自己遊走、看到想要摸的東西就摸,其實是正常的反應,家長無需過度挫折或擔心孩子怎麼講不聽,這個階段的孩子會一直講不聽。(話說我兩歲半的女兒今天在餐廳裡面也是因為一件不合心意的事尖叫了二十秒啊)很丟臉我知道,但我們就是要有心理準備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告知、設立界線、提醒,這個狀況會在 #三歲半左右 日漸好轉。但要小心避免過度焦慮時時苛責孩子,也避免因為挫折而放棄了建立原則。

  2. 所以在講座中,我也會提醒家長,#不需要過度小心翼翼擔心孩子受創而迴避管教孩子或是表現生氣。 我們是人,就有可能會有最真實的情緒,而孩子也會因為知道自己的行為影響了別人(家長)而學會收斂,#生氣這個情緒本來就有劃定界線的功能。過度小心翼翼,不停地講述冗長的道理,2-4歲的孩子有時候並不是那麼理解的。研究道德的社會心理學家就發現,孩子在道德初期是 #趨利避罰 的,想獲得獎勵避免處罰。雖然我當然知道可以的話,要引導孩子思考,但在事件的當下,孩子的原始狀態就是被罵就會停止、被獎勵就會努力去做,尤其是小小孩,並沒有那麼複雜的思考能力。

    也因此在我的實務經驗裡,我看到很多家長一直要避免孩子心理受創而在管教上不停碎念講大道理,其實是無效的。要做到 #簡明扼要的規則 #適時強烈的表達 #等事後好好說明制止的原因,而不是百般溫和退讓,卻讓孩子無法學會社會常規。

    例如:我女兒在餐廳的尖叫,我仍會喝斥制止,甚至帶離現場,堅持不給她她要的危險物品。直到她安靜下來,我才會說明,因為妳剛剛這樣很危險,所以媽媽不會給妳。

  3. #教養沒有正確答案完美示範,心法只有一個,就是 #時時對自己覺察。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脈絡而可能造成盲點,如同我講座講的例子,我最近也發現我對於小孩吃飯的原則要求太鬆,以致於我的小孩吃飯規則都不太好,但這個來自我成長的經驗造成我不喜歡用硬的強迫小孩吃東西。
    但我發現這個關聯了,然後我覺察好像偏於常理了,就會試著改變。
    改變無關絕對好壞,記得懷抱著 #實驗精神,嘗試不同的方法,不拘於完美的結果,才不會給自己也給了孩子過度的壓力。

#我們都在教養路上持續練功
#我的經驗也僅供參考
#千萬不要覺得我就是準則
#記得跟自己對話
#說不定你的方法和概念更棒呢
#一起加油喔

Previous
Previous

育兒心得分享-那些非百歲派教我的育兒寶典-心理學教我的事

Next
Next

0-4歲的孩子